成都新都区,一座写字楼里有一间80来平米的汉服工作室。此刻,两位汉服设计师正忙得不可开交。“秋季的汉服款式只能暂时下架等来年上新。眼下,我们必须完成两套冬季新款。”说话的人叫左成龙,他是这间工作室的设计师,也是创始人。
左成龙,今年30岁。2020年年初,他离开了供职两年的汉服工作室。在新都创立了山迟汉服并筹建了一间400平米的汉服制衣厂。
在左成龙看来,当前,汉服经济劲头十足,但仍存在层出不穷的竞争问题、行业发展问题。其大众化发展的趋势,也让部分消费者和商家感到迷惘和焦虑。“去年年初刚刚筹建汉服制衣厂的时候,我们也踩了不少雷,而所有的‘雷’都需要用资金去填补。”左成龙直言,这里路走过来,他与朋友们分道扬镳,一个朋友转行做了老师,另一个做了室内设计师。但这样的局面并没有动摇左成龙的信念。
三十而立,左成龙决定继续留在汉服行业里闯出一片天地。他说,目前汉服制衣厂已经步入正轨有了稳定的客源。接下来,在这个冬季,工作室要把筹备两年的汉服品牌”山迟汉服”正式推向市场。
遇见汉服
从商品包装设计师到汉服设计师
2014年,左成龙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大学四年,我主修服装设计,但接触都是现代时尚服饰的设计。”左成龙透露,自己从高中就开始学习绘画了,进入大学后一直是年级中的佼佼者,成绩突出,专业功底扎实。但大学期间,左成龙直言,自己从未接触过汉服,“那几年学服装设计,大部分人都热衷于对时尚的追求和向往,关注传统服饰的人群偏向小众。”
毕业后的左成龙来到了亿达纸业。在这里左成龙主要从事平面设计和插画类工作。“去了两年我就晋升到了设计部门的主管。”左成龙坦言自己平日的工作除了包括生活用品包装设计,还要负责音营销和宣传。一直到2018年,他做一个决定,他说,“工作很顺利,但我想换个新的环境让自己再沉淀一下。”其实,对于左成龙而言,那时候的自己对于未来依然很模糊和迷茫。
2018年,左成龙直言,身边接触汉服的朋友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成果了,这也是他选择辞职从食品包装设计师跨行去做汉服设计师的原因之一。同年年底,他来到了一家工作室担任汉服设计师。“在这家工作室,我年龄最长工作经验相对更丰富一些,尽管之前从未接触过汉服,但绘画功底扎实,所以上手很快。”左成龙回忆起刚开始绘制汉服底稿时的情景,“我总是最后一个交手稿,但几乎每条手稿制作成样衣时,都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平日里,历代传统服饰复原也是左成龙的工作内容之一。在工作室里,陈列着各个朝代服饰复原作品。左成龙介绍,“复原的难度在于现有可借鉴的实物信息少,需要研究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其中涉及历史、文学、生物等内容。壁画、雕塑、木俑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开汉服制衣厂
创立属于自己的汉服品牌
2019年年底,左成龙离开了就职的公司,创立了一家属于自己的汉服工作室。左成龙是个要强、乐观的人,他会琢磨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轻言放弃。但近一年,工作中的很多努力无疾而终,一些似乎唾手可得的机会失之交臂,和同道人痛苦又无奈的分离,也让他有过低落。
“本来是想直接做汉服品牌,但样衣送到制衣厂,等衣服做好已经错过了最好的售卖时间。”这是左成龙创业初期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于是,他决定先把汉服品牌放一放,开一家制衣厂,专门帮汉服商家制衣。左成龙坦言,一开始制衣厂也赔了一些钱。“最初采购材料的时候,我们拿到的价格比市场高出好几倍。吃的亏都要用钱去填。”一路摸爬滚打,他也有了不少经验。
“现在制衣厂工作人员有13名,主营业务为汉服代加工业务,拥有负责设计-开发样衣-摄影-平面设计-大货量产的一条龙成熟业务模式。”左成龙直言,现在制衣厂的客户范围遍布全国。最近,他开始着手准备“山迟汉服”品牌的上线。
“8月份,我得知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成都旅投集团等单位联合主办了2021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汉服文化活动,就立刻去报名参加了。成都作为汉服大城举办一系列汉服文化活动,其实是为汉服商家提供了更宽广的平台和机遇。”左成龙说,自己非常期待这次汉服创意设计大赛,也希望能为“山迟汉服”拿一个奖。
“听说这次大赛会有50套带有蜀锦蜀绣传统工艺元素的入围作品亮相,全面展示2021中国汉服流行趋势。”左成龙介绍,第二届成都国际汉服活动与第一届相比,增设了沉浸式国潮主题的集市。不仅如此,10月下旬还将举行千人同袍巡游,他直言,希望通过这次比赛能够和更多的汉服设计师们交流心得体会。
“这次我决定在汉服行业里扎根了。”谈及对未来的打算,左成龙说,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穿上华夏之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