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年末岁初,各地各单位都要进行检查考核,其中有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一些单位为了能在检查考核中取胜,就在台账上动起了歪心思,其中有的忙着造各种计划,有的忙着编各种讲话稿,有的忙着补各种签到表......如此“包装”,会让考核评比变了味,走了调。
认真收集整理各种台账资料,全面系统地回顾一下一年以来的各项工作,对于总结不足、查缺补漏、理清思路是有帮助的,有助于抓好检查考核,值得提倡和加强。然而,一些地方把台账过度“包装”的那一套功夫用在了检查考核上,他们平时工作欠账多,检查考核“临时抱佛脚”,在台账整理中刻意掩盖不足、文过饰非,把各种台账资料硬生生地“包装”成报喜不报忧的工作“盆景”,希望通过检查考核中“努努力”来取胜,此种怪象,势必会让检查考核沦为重“包装”而轻内容的形式主义,必将违背考核初衷。
不可否认,检查考核时把本单位一年以来的工作台账系统地梳理一下,适度地“包装”一下,对于量化工作成绩、查找工作不足、提升检查实效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如果费尽心思地造盆景,不切实际地“包装”台账,这就过了头了,不仅会让检查考核人员难从各类精心“打磨”过的台账中,发现真实存在的问题,并精准开出工作“诊断书”,而且还会让一些善于“包装”台账,但工作完成情况相对较差的单位在检查考核中占据上风,助长工作台账造假的不正之风,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笔者认为,在检查考核中,一些单位之所以过度“包装”,主要还得归咎于相关单位作风不实。有的单位日常工作平平淡淡,满足于推着走、混着过,年终检查却轰轰烈烈,为了检查考核过关,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雕刻”台账上;有的单位实干的功夫不够,台账“包装”来凑,以台账的过度“包装”来弥补工作中的不足,认为台账这朵花“包装”得越好看,检查考核的分值就越高,殊不知,再精美的台账“盆景”,如果没有工作实绩打底,只能是徒有其表的“花架子”。
检查考核不能靠“包装”取胜。检查考核就是对各单位综合实绩的全面量化,要想在检查考核中取胜,需要精工出细活,让各项工作在日积月累中慢慢沉淀,而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更不能恶补工作台账,投机取巧地过度“包装”。更进一步讲,实干是最完美的“包装”,我们只要把功夫下在平时,把落实抓在日常,真正保质保量地完成好各个阶段的目标任务,检查考核时才会更有底气,而不至于手忙脚乱;只有真抓实干,久久为功,用奋斗书写实绩,最终的成绩才会甘之如饴。
针对这些问题,相关主管部门要下足检查考核的日常功夫,建立健全调研督查机制,针对年初制定的考核指标,有针对性的定期到相关单位开展调研督查,坚持问题导向,抓好工作指导,从调研现场一线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并建立问题清单,跟踪问效督促抓好整改,以此作为检查考核的重要依据,把工作抓在日常、考在日常、严在日常,在日常考核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检查考核的精准度,让那些做功不行、唱功了得的单位,在检查考核中没得市场。